永平县龙门乡电子商务公共服务站

E-Commerce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f Longmen Town

热门推荐

你当位置: 首页>> 公共政务

公告公示

永平概况

更新时间:2019-03-08 浏览次数:5297 来源:后台管理员

 

永平县位于大理州西部、澜沧江东岸,是大理州的“西大门”。县城驻地博南镇,东距大理市89公里,西距保山市76公里。永平自古就是云南腹地通往保山、怒江、德宏等地的交通咽喉和通往缅甸、印度等南亚国家的交通要冲,古有博南古道,近代有支持滇西抗战的史迪威公路,今有320国道、杭瑞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设的大瑞铁路穿境而过。全县国土面积2884平方公里,93.8%属山区。全县辖4乡3镇,有72个村委会和3个社区居委会。截止2017年底,全县总人口18.53万人,其中乡村人口14.61万人,占78.80%;有22个民族成份,少数民族人口8.14万人,占总人口的43.95%。是一个集山区、民族、贫困于一体的农业县,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。

(一)历史沿革。早在3700—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,就有先民在永平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,留下了“新光遗址”。公元前永平属哀牢国。东汉明帝永平十二年(公元69年)置县,称博南,隶永昌郡,系以境内名山博南山而命名。东晋永和中(公元345—355年),为纪念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置县的历史,改称永平县。唐贞元十年(公元794年),改置胜乡郡,属南诏,隶属永昌节度。宋代大理国时期,仍称胜乡郡,隶永昌府管辖。公元1257年,改胜乡郡为永平千户所。公元1274年,因人地平和,且又隶归永昌管辖,改称永平县并沿用至今,寓有“永远安定太平”之意。1949年12月,永平由保山划归大理。1958年10月,云龙、永平两县合并,称永平县。1961年3月,又恢复永平、云龙两县原建置至今。

(二)地形地貌。永平县地处云岭山脉分支博南山和云台山之间,地势西北高,东南低,境内山峦重叠,河谷纵横,海拔差异较大,高山、河谷、坝子纵横交错。境内最高海拔点2933米(北斗乡双河村青神龙山),最低海拔点1130米(水泄乡瓦厂村渔坝平坦),海拔高差1803米,县城海拔1620米。银江河为县内主要河流,由西北向东南纵贯县境,最后注入澜沧江。过境河流有澜沧江、顺濞河。顺濞河之西、银江河之东是云台山,银江河之西、澜沧江之东是博南山,形成三河(江)夹两山的独特地形。

(三)气候气象。永平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因地形地貌复杂多样,海拔高低差异大,立体气候较为明显,按垂直气候可分为南亚热带、中亚热带、北亚热带、暖温带、温带、寒温带六个气候带,又有“一山分四季,隔里不同天”之说。2016年,降雨量943.6毫米,平均气温16.4℃(其中,最高温32.6℃,最低温-1.7℃),日照时数1654.3小时。

(四)自然资源。永平自然资源丰富,已发现矿产种类有27种,其中金属矿15种,非金属矿12种,已开采的矿产有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铅、硫砷、汞、水晶石、煤、磷、高岭土、石灰石等20余种(其中以铜、铁的储量最多)。有林地面积292.1万亩,活立木蓄积1057.8万立方米,森林覆盖率71.29%。有药用植物资源重楼、天麻、杜仲、黄柏等439种。全县水资源总量10.08亿立方米,水能理论蕴藏量为13.96万千瓦。

(五)旅游名胜。永平自然风光秀丽,历史文化厚重。博南古道在境内绵亘100多公里,沿途文物古迹众多、庙宇庵堂林立,至今仍有兰津古渡、霁虹桥、江顶寺门楼、凤鸣桥、永国寺、杉阳西山寺、曲硐清真寺、万松庵等遗址遗迹,以及曲硐、花桥、杉阳等历史文化名镇、名村。养生休闲胜地“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”有原始森林20万亩、各类珍稀动植物1000余种,被誉为“滇西地区物种基因库”,园内有被誉为“滇西名胜”的金光寺,有第四冰期“活化石”滇藏木兰,有面积达2万亩、数量逾300余万株的“云南山茶谷”。

(六)风物特产。永平县境内有泡核桃、生态茶、白木瓜、松茸、黑木耳、白大蒜、缅桂等土特产品和特色花卉,素有“缅桂之乡”“白木瓜之乡”“白皮大蒜之乡”“木莲之乡”“美食之乡”“中国核桃之乡”等美誉。永平腊鹅、牛干巴、泡大蒜、泡辣椒等名优特产畅销各地,曲硐回族清真美食享誉滇西,永平黄焖鸡更有“滇西一只鸡”“滇西名菜头牌”“鸡中第一味”的盛誉。

(七)民风民俗。永平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地区,汉族、彝族、回族、白族、傈僳族、苗族6个民族为世居民族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马帮文化、边屯文化融合,形成了独特艺术魅力的服饰、建筑、习俗、歌舞、技艺。境内各民族源远流长的民间舞蹈、情真意切的山歌民谣、自娱自乐的民间音乐、世代口传的民间故事,无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,充满着浓郁的古道特色。



[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概况]

 

2017年是永平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。一年来,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,县人民政府在州委、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,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,适应新常态,谋求新发展,展现新作为,全县经济保持了稳中有进、进中转优的良好态势。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亿元,同比增长9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.26亿元,同比增长10.08%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7.33亿元,同比增长14.01%;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.3亿元,同比增长20%;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.9亿元,同比增长20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.15亿元,同比增长12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0231元、9364元,同比增长8.5%、9.5%。

——抓精准、重实效,脱贫攻坚取得新成绩。全县选派343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开展精准帮扶。整合各类资金18.1亿元,举全县之力深入开展“抓整改、保精准、促脱贫”十大专项行动。制定出台78个政策文件,按照“六个精准”的工作要求,采取“五个一批”等多种扶贫方式,加快脱贫步伐。扎实开展精准识别,创建“一户一档”,认定贫困户6083户21417人。投入资金6.4亿元,实施脱贫住房保障工程,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8个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6个,新建住房3543户、修缮加固危旧住房2525户,有效改善了包括所有贫困群众在内的群众住房条件。投入资金5.5亿元,实施整乡推进项目2项,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21项,实现整乡整村推进项目全覆盖。大力推进多元化产业扶贫模式,将所有贫困户纳入产业扶贫体系,投入产业扶持资金2.66亿元,发放产业发展扶贫贷款3.54亿元。充分凝聚复旦大学、上海市崇明区、江苏省兴化市等各方力量,积极倡导社会力量助推脱贫攻坚,“三位一体”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。全县贫困人口减少5145人,贫困户人均增收360元以上,贫困发生率从9.16%下降到5.43%。

——抓项目、增投资,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。全面推行“四个一百”项目工作机制和“五定”工作法,盯紧压实工作责任。前期工作经费“资金池”筹集资金7571.2万元,开展项目前期75项。上报中央预算内项目投资计划27项,投资额9.14亿元。争取到上级各项补助资金13.68亿元,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资金5100万元。多形式开展融资洽谈和对接合作,采用PPP等方式融资8.64亿元。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101项,累计完成投资30.24亿元。完成水利投资3.3亿元,玉皇阁水库、梅花铺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加快推进,建成金塘子水库、杉阳镇坝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各类水利工程2816件,解决3.2万人的饮水安全,新增灌溉面积1500亩。完成交通投资2.98亿元,国道320线永平段改造、厂金公路等项目建设顺利实施,完成义路、安吉等通村公路硬化7条68公里,牛狮公路、内环线北段等公路提级改造基本完成,实施30户以上自然村村组公路242条1115公里,建制村实现100%通畅。完成能源和通信投资1.49亿元,新建和改造农村电网10kV线路43.22公里、低压线路216.49公里,安装变压器58台,9500人的用电质量得到提升。新建加油站1个。积极推进“宽带乡村”“无线永平”“互联网+教育、医疗、精准扶贫”行动,网络覆盖率进一步提高,4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,提速降费取得新进展。

——抓产业、调结构,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。农业经济稳步发展,核桃、烤烟、畜牧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,生态茶、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长足发展。粮食总产量10.7万吨,实现14年连增。优化烤烟种植,收购烟叶10.45万担,实现产值1.45亿元。实施核桃抚育20万亩,培育核桃加工营销大户5户、精深加工企业1户。新发展高山生态茶5580亩,博南山绿茶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,龙门乡大坪坦村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。种植枇杷、猕猴桃、蓝莓、香橼等特色水果1.06万亩。新增中药材为主的林下产业基地2000亩。推动肉牛、山羊、生猪和特色禽标准化、适度规模化养殖,新发展外专引智、忠益等肉牛养殖基地7个,旺家、盛大等生猪养殖小区3个,永平白鹅、博南山鸡等特色禽养殖示范户11户,大牲畜存栏11.4万头(只)、生猪存栏28.41万头、禽存栏125.9万只(羽)。成功申报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,申请专利35件,完成“三品一标”认证15个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7个。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。预计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23.25亿元,同比增长5.1%。工业经济快速增长,无量山水泥、永平矿业等建成企业加快生产。年产15万吨高强钢耐磨机械基础配件项目建设进展顺利。全面完成羊街煤矿转型升级和石材加工园、生猪屠宰场及活畜交易市场项目建设。博南工业(物流)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新建标准厂房1.2万平方米,首家食品加工企业入住园区。发展民营企业286家、微型企业110家,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家。预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8.63亿元,同比增长25.7%。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向好,宝台山景区、博南山片区等旅游开发进展顺利,完成投资2.68亿元。突出“千古博南·味道永平”的形象品牌,成功举办第二届博南文化节等节庆活动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.65亿元。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深入实施,电商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,入选2017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。预计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.55亿元,同比增长10.5%。产业结构从35.7∶28.2∶36.1调整为34.5∶27.6∶37.9。


主办单位: | 承办单位:

运营单位: | 办公地址:

咨询电话:13618806362 | 电子邮箱: | 技术支持:

滇公网安备 53290102000529号